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:“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,而不只在于生存。”在科研的道路上,觉醒不仅是对真理的探索,更是对品格的坚守。科研如浩瀚星河,唯有以廉洁为灯塔,以诚信为坐标,才能让逐梦的脚步坚定而纯粹,让创新的光芒闪耀而璀璨。
逐梦科研,需以正直为探索之基。科研是真理的战场,而廉洁是抵御诱惑的铠甲。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穷尽毕生心血著成《天工开物》,书中详述农工技艺,却拒为权贵献媚,坚持“此书于功名进取,毫不相关也”。他以纯粹之心治学,终成“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”。今日的科研人,或许不会面对古人的困境,但数据造假、论文抄袭、学术寻租等乱象,却可能动摇科研的根基。正如钱学森所言:“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,容不得半点虚假。”唯有如宋应星般坚守正直,才能在数据与实验中找到真理的答案。
逐梦科研,需以无私为创新之舵。科研的终极目标是为人类谋福祉,而非为私利筑高台。东汉名臣杨震“暮夜却金”的故事流传千古。面对深夜送金的故人,他以“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”自省,深刻诠释了“慎独”的廉洁境界。在当代,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以身作则,她带领团队发现青蒿素,却拒绝将成果据为己有,坚持“荣誉属于集体”。面对专利争议时,她更是直言:“科学家要像青蒿一样淡泊。”这种无私的科研精神,恰似暗夜中的星光,指引着后来者以纯粹之心攀登科学高峰。
逐梦科研,需以责任为传承之火。科研的廉洁不仅关乎个人操守,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精神血脉。清代名臣张伯行任江苏巡抚时,写下《禁止馈送檄》:“一丝一粒,我之名节;一厘一毫,民之脂膏。”他将廉洁视为比生命更重的责任。在当代,钱学森面对美国的诱惑和重重阻碍,毅然决然回国,他说:“科学没有国界,但科学家有祖国。”归国后,他带领团队攻坚“两弹一星”,面对物资匮乏的困境,仍坚持“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”。正如《晁错论》中所言: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。”青年科研人当以他们为镜,让责任之火永不熄灭。
逐梦科研,需以自律为破浪之帆。王阳明说:“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。”科研的廉洁,最终要落到“知行合一”的修行中。“天眼之父”南仁东用22年坚守梦想、坚守深山,对每一分项目经费“锱铢必较”。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数据,每一页都是对科研廉洁的庄严承诺。今天的我们,或许不必在烽火中抉择,但在面对科研经费的诱惑、行业竞争的浮躁时,能否如南仁东般守住初心?答案藏在每一次实验的严谨中,每一篇论文的署名里,每一份数据的真实里。
居里夫人曾说:“人类需要梦想者,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。”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中,我们不仅是追梦人,更应是廉洁精神的守护者。让我们以宋应星的纯粹为笔,书写科研的赤子之心;以屠呦呦的淡泊为灯,照亮创新的纯粹之路;以钱学森的责任为火,点燃代代相传的信仰之光;以南仁东的自律为帆,引领科研之舟行稳致远。愿每一位科研逐梦者都能以廉洁领航,在真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,让人格的光辉与科学的荣耀交相辉映!
供稿:江苏丘陵地区镇江所 张玉军